欢迎光临中国创投在线官网!
当前位置:首页>>每日资讯

安庆师大学子三下乡:在小岗热土上践行青春使命 以科技之力续写改革新篇

发布时间:2025-07-25 19:41:32 阅读量:17

  安庆师范大学数理学院“小岗发展这‘理’有我,科技赋农助力创新”实践团已连续三年扎根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开展调研,其中连续两年入选小岗村暑期“三下乡”国家专项计划。今年7月,团队再次深入小岗村及周边地区,以“传承小岗精神、赋能乡村振兴”为核心,通过历史溯源、实地调研、田间实践、政企走访及成果交流,在改革原点触摸历史温度,在科技前沿探索振兴路径,让青春智慧在乡土大地持续生根发芽。

  启幕:在改革原点触摸精神根脉

  7月14日晚,由团省委批准的暑期社会实践品牌项目“破冰行动”在小岗村启动。小岗村博士工作站站长雷松林以详实资料讲述这片土地的独特底蕴:这里既是“农村改革第一村”,见证了1978年18户农民以“大包干”掀开改革序幕,更坐拥全国领先的石英矿资源。他引用“纸上得来终觉浅”寄语青年,鼓励“全过程参与、全方位调研”。

  图为小岗村全国专项暑期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 摄影 杜子涵

  实践团成员积极互动,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24级2班吴雨桐感慨:“改革背后是民生温度,这让我更坚定投身乡村振兴的决心。”物理学专业2024级2班程欣雨就“青年参与基层治理”提问引发共鸣,她直言:“小岗精神是突破的勇气,更是代代相传的奉献。”

  溯源:从历史深处汲取奋进力量

  7月15日,实践团开启“沉浸式”历史学习。在大包干纪念馆,“秘密会议”蜡像与“分田到户”契约还原了从“家家米缸见底”到“年产14万斤粮”的变革;沈浩纪念馆内,褪色衬衫、民情笔记与未完成的《五年发展规划》,诉说着“六载扎根”的奉献——“沈书记把村民小事当大事,这才是振兴底色。”物理学专业2024级汪艺动容道。

  图为实践团队在大包干纪念馆门口合影 摄影 吴雨桐

  在“当年农家”景区,成员们观看《鼓落天涯》等情景剧,亲历1978年村民抉择的挣扎;模拟按下红手印时,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23级1班赵志浩说:“指尖的温度,让我读懂了‘杀头也甘心’的决绝。”

  当日上午,凤阳县委常委、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的报告会更添深刻。他以“村民收入从22元到3万元”的数据展现振兴成果,强调“改革要始终围着农民转”。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23级1班俞浩然说:“青年的智慧要种在土地里才会结果。”

  实践:用专业智慧对接乡村需求

  7月16日,实践团从“学史”转向“实干”。清晨的田间,成员们弯腰除草,体会“一分耕耘”的分量。“原来‘科技赋农’不是空想,得先懂泥土的脾气。”物理学专业2024级倪晓悦擦着汗说。随后,团队赴检测站收集降水、风速数据,为作物产量预测模型积累素材——这正是数理专业“用数据说话”的实践。

 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基站采集相关数据 摄影 杜子涵

  在盼盼食品加工厂,“农田—车间—直播间”的产业链让成员惊叹;葡萄园里,科学种植让阳光玫瑰甜度稳定在20度以上;电商直播间内,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24级吴雨桐试播助农,订单数的攀升让她直呼“数字就是新时代的红手印”。

 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电商直播间售卖农产品 摄影 吴雨桐

  与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的对话更添动力。“当年饿肚子才敢闯,现在你们有知识,更要敢创新!”老人的嘱托,让团队坚定了“用模型优化灌溉、用数据指导生产”的方向。当日下午,雷松林站长为成员“把脉开方”:“从预测病虫害入手,让模型真正帮农民少损失、多增收。”

  拓展:从城乡对照中寻振兴路径

  7月17日,实践团赴滁州市区调研,在城乡对照中拓宽视野。“满天星”人才街区的“环境留人”理念、中新苏滁高新区的“产业链思维”、意特利公司的“智能生产线”,让成员思考:“小岗的葡萄园能不能有机械臂?电商能不能更智能?”

  图为实践团成员跟随讲解员参观调研 摄影 吴雨桐

  滁州市规划馆里,“古韵与现代共生”的蓝图,让法学专业2023级5班徐心怡顿悟:“乡村振兴不是复制城市,而是用科技补短板,让土地既留得住乡愁,也装得下梦想。”

  收官:以成果汇报续写青春答卷

  7月18日上午,结业成果汇报暨小岗青年论坛如期举行。实践团以“数据+故事”形式展示五天收获:从作物产量预测模型的初步框架,到电商助农优化方案的具体建议,再到“科技赋农”的调研总结,每一项成果都凝结着田间地头的观察与思考。

  论坛上,成员们与其他高校团队交流碰撞。赵志浩分享:“我们带回来的不仅是数据,更是‘敢闯敢试’的勇气——接下来要把模型打磨得更接地气,让小岗的土地长出‘智慧果实’。”程欣雨则以“青年当做改革‘新火种’”的发言引发共鸣:“沈浩书记用六年扎根证明,青春的价值不在别处,就在脚下的土地。”

  图为实践团成员三下乡结束前合影留恋 摄影 杜子涵

  午后,实践团踏上返程。车窗掠过小岗村的田野与新居,成员们的笔记本上,既有泥土的痕迹,更有清晰的规划:整理调研数据、完善模型设计、制作科普短视频……五天实践,从红手印到云订单,从田间到云端,安庆师大学子以脚步丈量改革历程,用专业对接乡村需求。“我们带回的不仅是数据,更是‘敢闯敢试’的勇气。”团队负责人赵志浩说。

  据悉,实践团将整理调研数据,形成《小岗村作物产量预测模型》,让“纸上模型”化为田间实效。正如团省委书记陈明生所言:“青春的力量,就是让小岗精神在科技时代绽放新光。”

  (撰稿:俞浩然、赵志浩、程欣雨 摄影:杜子涵、吴雨桐)